今年高招
多地本科线“破防”
本科批次多次降分补录
引发关注
“征集志愿”即补录
本科征集志愿指的是在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会公布没有招满的招生计划,供未录取的考生填报。
广东本科第三次征集志愿降36分
7月30日,《羊城晚报》推送一条题为《罕见!广东2025年高招本科批迎来第三次征集志愿》的推文,介绍说,根据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情况,广东2025年本科批次普通类尚有少量缺额计划。7月30日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宣布,广东省招生办决定对本科批次进行第三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
《羊城晚报》说, 这是广东高考近年来,首次开展本科批第三次征集志愿。
展开剩余85%不仅如此
三次征集志愿三次降分
广西第四次本科补录
分数不设限
近日,广西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 本科第四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线限制。
也就是说,理论上, 只要你填了志愿,有空缺名额,哪怕你的分数很低,也可能捡漏被本科院校录取。
云南第六次本科补录
7月31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发布消息,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第六轮征集志愿工作定于7月31日下午开始进行。本轮征集志愿包含普通类部分本科批B段招生高校和艺术类部分高本贯通批招生高校。本轮征集志愿是2025年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层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
此次降低40分征集志愿,其中,普通类本科批B段历史类不低于425分,物理类不低于390分。
黑龙江第四次本科补录
7月30日,黑龙江省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本科批录取院校第四次(最后一次)网上征集志愿通知。征集志愿分数线:
普通本科院校第四次征集志愿在普通本科批次控制线历史类降30分、物理类降35分(历史类375分,物理类325分,含照顾政策分)未录取的考生,可填报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
福建省呢?
今年福建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本科还是两轮征求志愿,最多降20分,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而且,今年福建本科第二轮征集志愿时,高校所剩无几。
宁愿读学费低、就业前景好公办高职,
也不愿意读性价比不高本科?
应该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本科院校征集志愿(补录),一直存在。往年,也有降分征集志愿,但降分的幅度通常控制在本科线下20分以内,没有像今年这么大,征集的次数也没有今年这么多。
从今年多次征集志愿的省份公布的补录高校名单看,主要是收费高的民办高校,以及中外合作专业,当然,也有公办院校,一般是地处边远地区,或是语言类、财经类院校。
这一现象把学生家长也整懵了,一些家长纳闷:以为考上普高就是“胜利”,千方百计要避开的是“职业类院校”,没想到三年后还是回到高职怀抱。
此间的分析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不少考生、家长认为 报考民办高校或是中外合作的本科性价比降低,或是拒报公办本科清冷专业,转而报考 学费更低、就业前景更好的公办高职院校,还能学习一技之长,对接就业。
这和今年中考,考生家长放弃民办高中(国际高中)选择中职类似——今年 多地中考已经出现相对高分考生报考“3+4”中(职)本(科)贯通现象。
是学历信仰遭遇经济算盘?有人认为,这一现象主要还是教育回报率,考生家庭经济收入下降造成,加上今年高考考生人数并没有增加的前景下,家长更加理性的选择。
未来没有本科线
宽进严出才是出路?
今年多地本科线“破防”还有一个原因:多个省教育考试院放开了对补录降分的限制,尽可能让民办本科院校招满学生。
这里有个背景,高考的批次控制线,是维持录取格局的重要工具,过去有本一线、本二线、本三线,对应的是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2014年起的新高考改革,要求逐渐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划分,即取消一本、二本、三本,让所有本科院校平等招生,即只有本科线,没有本一线、本二线和本三线之分,各省还划特控线,这是为“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特殊类型招生划定控制线。
所以,严格意义上,大家把特控线当成本一线,是不对的,即使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它们在常规志愿投放的计划,最低录取控制线还是本科线。
今年多地本科线“破防”后,大学的“宽进严出”又一次被提起。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未来应该放开民办本科院校的录取控制线,允许民办本科招收本科线下考生,而且可以大幅度降分。
这显然完全颠覆大家的认知:本科院校招生没有录取控制线限制,怎么行——在常规志愿录取时,最低录取分数不得低于该批次控制线,这被视为是捍卫高考公平的制度——“低一分也不得录取”。
而且,事实上,之前的本科控制线是招生计划扩大一定比例划出来的,也就是说,当时就考虑一些考生不愿意掉档读高职的局面了,没想到,还不够。
不过,熊丙奇认为,用最低录取控制线“控制”学校招生,实质是教育考试部门为学校招生“把关”,并没有不尊重学校的招生权,某种程度说,是人为设限。
熊丙奇认为,如果未来民办本科院校不在“宽进严出”上下功夫,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就是降分录取,最后也难以摆脱生源危机。当少子化影响到高等教育招生时,缺乏质量保障与特色的民办高校,可能率先受影响。
其实,也不止民办高校,不久的未来,少子化势必影响到高校招生。因此,到了高校、社会认真思考怎么做好“严出”的时候了,如果本科线、高职线一降再降,“宽进宽出“的低分生照样顺利毕业,学历的含金量几何?这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报考。
熊丙奇认为,“宽进严出”,也要求考生和家长转变“重录取,轻培养发展”的观念。简单来说,不要再只关注被大学录取,把录取视为学业成功,而要关注被录取后所接受的教育。
他认为,我国社会长期存在“民办大学低人一等”的论调,这是片面的,就是在少子化时代与教育普及化时代,有质量保障、特色办学的民办大学仍有生存与发展空间,还是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选择。
您怎么想
请留言告诉我们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羊城晚报 澎湃新闻
发布于:福建省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