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敢在联合国会上“硬刚”美国?我们都在网络上看到,中国外交官越来越直接地表达立场,一改过去的温和含蓄,这究竟是凭什么?是什么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说“不”的底气?
正如前不久的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耿爽直截了当地批评美国,说“这样的美国不受欢迎”,这话一时引发热议。其实,耿爽的硬气,并不是谁的“情绪爆发”,而是背后有强大的支撑。中国现在的国际“朋友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比如这次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某项决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集体站出来力挺中国,总共快有40个国家联名表态,不只是中国自己“孤军奋战”,现在是有一大批国家给中国助力。这场面搁几年前,我们绝对想象不到。上合组织覆盖全球逾43%的人口,资源控制和供应能力都极其强大,很多国家离不开这个体系,加上“一带一路”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普通人也能体会到中国声音在世界上的分量变了。
说到“一带一路”,你别以为只是“口号工程”。实际上,中国真金白银地投资,把产业和技术分享给沿线很多国家。比如巴基斯坦,他们国内有个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是被中国投资和建设直接带动起来的。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年贸易额现在超过400亿美元,哪家企业能做到这一点?这些合作让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迅速提升,经济上的获得感显而易见,他们自然愿意加入中国的“朋友圈”。而且,类似的大项目还在持续推进,带来就业、技术和资本,让外界看到中国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是真实在帮别人实现发展。
有朋友可能会担心,这只是经济上的联结,遇到国际风云变幻靠得住吗?但其实,中国玩的不仅仅是经济这一套。中国的国力提升是全方位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硬科技”,像高铁、5G、新能源这些领域,中国已经不仅自己用得好,还输出到全球。高铁技术现在在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都有中国公司的身影;5G成了全球通信的新标杆,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些成果不是数字游戏,各类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贸易格局都在重新洗牌。
当然,钱袋子掌握多了,话语权也自然多了。中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向全球项目提供融资,目前成员遍布五大洲。更别说人民币已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元为王的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现在有了中国方案可选。亚投行对一些需要基建改造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从经济、金融到规则制定,越来越多国家认同中国的态度和主张。
不过,单有经济和金融实力还不够,也不能光靠嘴皮子硬气。真正让国家有自信、能在联合国会场上“硬刚”的,是综合实力里面的军事实力与道义影响力。中国这些年在军事科技上进步巨大,像东风系列战略导弹,尤其是东风5C这样的国之重器,不止是给各国看的“肌肉”,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军事实力让人心里有底,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国际形象。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灾后援助、打击恐怖主义,中国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最多的维和人员之一,三十余年来都做实事。这些举措远远超过很多只会发言表态的国家,身在前线的中国维和军人,给世界留下了真实可信的中国形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道义影响力。
所有这些,最终塑造了中国今天的外交风格。以前我们总说“谨慎”“含蓄”,但现在,如果你从网络到主流媒体都能看到,中国发言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直接。耿爽在联合国的那句“这样的美国不受欢迎”,早就不是个案。这种转变让很多中国人很有共鸣,因为它反映出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都“不再被动”,可以自信地表达利益主张。根据某些网络调查,绝大多数网友都给中国外交官点赞,认同这种更有担当、更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专家也认为,这样的变化,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的必然结果,外交风格只是国力跃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外在表现。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一切离自己很远,和普通人生活没啥关系。但是要明白,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更硬气、影响力更大,其实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生活中很多细节。比如和各国做生意更方便,中国产品出海价格更高,中国游客到国外待遇更友好,甚至我们的文化输出也不断在海外产生影响。中国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增强,不只是“面子”,实实在在是让每个人都能受益的“里子”。
看到这些,我很有感触。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底气,来源于各个方面的持续积累。不只是单一领域发展迅速,而是整体综合实力的壮大,让中国能更坦荡地表达立场、凝聚共识。关注国家力量的变化,就是关注我们未来的选择空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