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全麻会影响大脑、想到检查要插管子就恐惧......这些担忧让许多人在胃肠镜检查前望而却步,也让不少人错过了早期发现食管、胃、肠癌的最佳时机。烟台医大胃肠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艳苓表示,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无痛胃肠镜早已悄然成为新趋势,让胃肠健康筛查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
一、无痛胃肠镜:舒适与精准的双重保障
舒适体验,适用人群更广:
无痛胃肠镜采用静脉麻醉,使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无感知、无痛苦。这种舒适体验显著降低了心理门槛,化解受检者心理上的恐惧,对于首次检查、对疼痛敏感或有焦虑心理的人群来说,无疑是更佳选择。
精准检查,提升病变检出率:
传统胃肠镜检查中,患者的生理反应可能导致观察视野受限,一些微小的息肉或早期癌变容易被漏诊。而在无痛状态下,胃肠道保持放松,医生能够以更从容、细致的态度进行全面排查,检出率比普通胃肠镜大大提升。这对于早期食管癌、胃癌、肠癌的发现至关重要,要知道,大多数早期癌变可以通过内镜微创有效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真正赢得主动权。
安全保障,个体化麻醉方案:
麻醉采用短效药物,如丙泊酚等,具有“快进快出”特点,检查后迅速代谢。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安全。术前,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即使是老年患者或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经评估后也可安全接受检查。
展开剩余68%二、科学看待麻醉 避免因小失大
许多人担心麻醉药物会损伤大脑功能。事实上,现代麻醉药物作用于特定神经受体,效果可逆。单次、短时间的全身麻醉对健康成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无长期不良影响。
我国是胃肠癌高发国家,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早期胃肠癌的治愈率极高,如果因为对麻醉的担忧而拒绝检查,反而可能让小病灶发展成严重疾病,可能错失早期诊断机会,得不偿失。
三、哪些情况需要特殊评估?
不适合接受无痛胃肠镜的情况:
·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未控制的严重心衰、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 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 严重胃潴留
· 已知对麻醉药物过敏
需要特殊评估的情况:
· 严重肥胖(BMI>30)
· 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 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四、哪些人群应进行胃肠镜检查?
以下高风险群体,更应重视定期检查:
l年龄:年龄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不论是否有症状。
l地域:居住在食管肿瘤或胃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
l家族史: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同胞兄弟姐妹)中有食管肿瘤、胃肿瘤或结直肠肿瘤病史的人群。
l既往疾病史:
· 患有慢性食管炎(特别是伴有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巴雷特食管等疾病的人群。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肿瘤前疾病的人群。
· 患有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人群。
· 长期便秘或慢性腹泻患者。
· 有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
· 食管肿瘤、胃肿瘤或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l不良生活习惯:
· 吸烟、饮酒等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
· 喜食腌制、烧烤、熏制、过烫、高盐、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食物。
·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饥过饱。
· 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的摄入。
· 进食速度过快。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王艳苓主任表示,无痛胃肠镜的普及,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革新,更是大众健康意识的进阶。它的安全性,依托于现代麻醉学发展与规范化医疗流程的双重保障,为大众带来了兼具安全性与舒适度的筛查新方式。定期做胃肠镜检查,正是对自身与家人健康负责任的选择。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